琴,又稱古琴或七弦琴,是中國歷史文化長廊中流傳了三千余年,至今依然鳴響在書齋、舞臺上的古老樂器。 “琴、棋、書、畫”中、琴為之首,歷來是文人雅士修身養性的必由之徑,并被譽為哲學性的藝術或藝術性的哲學。
琴因其清、和、淡、雅的音樂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風傲骨、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。春秋時期,孔子酷愛彈琴,無論在杏壇講學,或是受困于陳蔡,操琴弦歌之聲不絕;戰國時期的伯牙和子期“《高山》《流水》覓知音”的故事,成為廣為流傳的佳話美談;魏晉時期的嵇康給予古琴“眾器之中,琴德最優”的至高評價,終以在刑場上彈奏《廣陵散》作為生命的絕唱;唐代文人劉禹錫則在他的名篇《陋室銘》中為我們勾勒出一幅“可以彈素琴、閱金經。無絲竹之亂耳,無案牘之勞形”的淡泊境界。時至今日,蜀派古琴曲“流水”依然作為中國音樂的靈魂與精髓,鑄刻在美國“旅行者”號太空飛船的唱片里,晝夜不息地回響在茫茫的太空之中,尋覓著宇宙間的“知音”。2003年11月7日,古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及非物質遺產,使其更受到全世界的關注。
琴館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,長期開展古琴教學活動,開設有4-6人集體課程及一對一單獨課程,集體課分設初級、中級、高級課程,并根據不同年齡、不同要求到學員將課程細分為少年班、成人班及各類特色班。琴館長期招生,滾動開班。為了讓更多的朋友體驗古琴藝術、領略古琴魅力,琴館將定期、不定期舉行古琴雅集、琴曲欣賞及文化交流活動,歡迎大家積極參與。琴館誠邀更多的知音來此聽琴、品茗,愿與更多朋友相知相識,共渡美好時光。